登录 注册 遭到攻击?

云 WAF 配置常见问题解答

  • 2025-05-15 16:19:58
  • 浏览 582

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云WAF(Web应用防火墙) 作为企业网站安全的核心防线,其配置的准确性与策略的合理性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用户常因配置不当导致防护失效或业务中断。本文基于最新技术文档与实践案例,梳理云WAF配置的五大高频问题及解决方案,助您快速避坑。


问题一:HTTPS证书配置失败或告警

现象:添加HTTPS端口时提示“证书不全”,或业务流量因证书错误被拦截。 原因

  • 证书未通过权威渠道(如阿里云SSL证书服务)购买或上传。

  • 证书链不完整或与域名不匹配。解决方案

  1. 确保证书来源合法,并上传至云平台证书管理服务。

  2. 在负载均衡(如CLB)中选择“阿里云签发证书”来源,避免手动上传导致的格式错误。

  3. 使用工具(如OpenSSL)验证证书链完整性,确保包含根证书和中间证书。


问题二:源站IP暴露导致绕过WAF攻击

现象:黑客直接攻击源站服务器,WAF防护失效。 原因:未配置源站保护策略,允许非WAF回源IP的流量进入。 解决方案

  1. 强制CNAME接入:将域名解析指向WAF提供的CNAME地址,禁止直接解析到源站IP。

  2. 安全组/IP白名单:在源站服务器或负载均衡(如SLB)中,仅放行WAF回源IP段(如华为云提供22个回源网段)。

  3. 定期检查回源IP更新通知,避免扩容后IP段变更导致拦截。


问题三:误拦截正常请求

现象:用户登录、API调用等合法操作被WAF判定为攻击。 原因:规则敏感度过高或业务逻辑与通用规则冲突。 解决方案

  1. 智能规则托管:开启“宽松模式”或调整检测阈值(如关闭JSON解析解码)。

  2. 全局白名单:针对特定URL、IP或请求头添加例外规则,如放行内部API接口。

  3. 日志分析:通过WAF日志服务定位误报请求特征,动态优化规则组。


问题四:CC攻击防护效果不佳

现象:服务器CPU飙升,但WAF未有效拦截高频请求。 原因:防护模式或阈值设置不合理,无法识别分布式CC攻击。 解决方案

防护场景推荐配置
常规流量启用“正常模式”,设置单个IP访问频率阈值(如60次/分钟)。
突发高频攻击切换至“紧急模式”,降低阈值并启用人机验证(如验证码)。
共享出口IP场景改用Session或Cookie识别用户,避免误封。


攻击防护热线

您的隐私对我们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