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黑龙江省积极推进等保测评工作。等保测评,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是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对信息系统进行的安全评估。其目的是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从而有效防范信息安全风险。
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黑龙江省作为重要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区域,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各类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开展等保测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黑龙江的等保测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准备阶段:企业需对信息系统进行自查,明确系统的安全等级和保护需求。
测评申请:企业向相关测评机构提交测评申请,提供必要的材料和信息。
现场测评:测评机构派遣专业人员对信息系统进行现场评估,包括技术测试和管理评估。
报告撰写:测评完成后,机构将出具测评报告,详细记录评估结果和整改建议。
整改与复测:企业根据测评报告进行整改,必要时可申请复测,以确保信息系统达到安全标准。
提升安全意识:通过等保测评,企业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信息安全的薄弱环节,从而提升安全意识。
合规性保障:等保测评是企业合规的重要一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因信息安全问题导致的法律风险。
增强竞争力:通过等保测评,企业能够向客户展示其信息安全管理的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等保制度的目的是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降低系统被攻击破坏的风险,维护单位良好的形象,并作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等保对象已经扩展到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系统、大数据平台/系统、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等保2.0标准体系在继承1.0成果的基础上,适应了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分等级的技术防护机制和完善的管理手段。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中的五个安全保护级别分别是: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
适用于小型私营、个体企业、中小学、乡镇所属信息系统、县级单位中一般的信息系统。这类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将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会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
适用于县级其他单位中的重要信息系统;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一般的信息系统。此类信息系统被破坏后,将严重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会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一般损害,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
适用于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重要的信息系统,比如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和管理系统。这类信息系统被破坏后,将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危害,对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尤其是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
一般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重要部门中的特别重要系统以及核心系统。公安部门备案,要求半年一次。此类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
一般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重要部门中的极端重要系统。公安部门根据特殊安全需要备案。这类信息系统被破坏后,将特别严重地损害国家安全。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主要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定级:确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这是等保工作的第一步,安全保护等级由两个要素决定: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和对客体造成侵害的程度。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五个级别,从第一级到第五级,安全防护强度逐级增强。
备案:等级保护对象级别确定后,网络运营者或其主管部门需要在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设区的市一级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提交定级材料办理备案手续,备案成功后,由当地网安部门颁发《备案证明》。
建设整改:备案成功后,对已有的信息系统,其运营、使用单位根据已经确定的信息安全保护等级,按照等级保护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采购和使用相应等级的信息安全产品,建设安全设施,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完成系统整改。
等级测评:建设整改后,测评机构依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规定,按照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对被测评系统进行测试、评估,验证系统是否符合等级保护安全要求,并出具《等级测评报告》。
监督检查:测评完成后,被测评单位将等级测评报告递交到市一级公安机关网安部门,网安部门接收测评报告后,测评工作完成。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负责对等级保护网络的监督、检查、指导工作。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与1.0相比,主要有以下更新内容:
名称变化:由《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变为《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以更好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保持一致。
定级对象扩展:定级对象从信息系统扩展到包括基础信息网络、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系统、工业控制系统、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网络等,实现了对多个领域的全覆盖。
安全要求细化:安全要求具体化为“安全通用要求+安全扩展要求”,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和技术应用,提出了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安全扩展要求。
法律地位提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在1.0的基础上,将等级保护上升为法律层面的要求,强化了网络安全的法律支撑和执行力度。
实施过程完善:等级保护2.0强调将安全要求落实到系统建设的全生命周期中,包括系统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以及监督与检查等环节。
GoodWAF本期优化内容:预警通知,预警统计功能上线。下期更新内容:自定义配置策略组升级。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确定评估目标和范围:明确评估的网络系统、信息系统和网络基础设施的边界。
资产识别和分类:识别网络中的关键资产,并根据其重要性进行分类。
威胁分析:评估可能对资产构成威胁的各种因素。
漏洞评估:通过自动化工具或手动测试,发现网络系统和应用程序中的安全漏洞。
潜在影响评估:分析安全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如数据泄露或系统停机。
风险评估和优先排序:综合考虑威胁、漏洞和潜在影响,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排序。
解决方案建议:基于评估结果,提出改进网络安全的建议。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可以利用多种工具和技术,如漏洞扫描器、入侵检测系统、渗透测试和风险评估框架(如NIST SP 800-30、ISO/IEC 27005等)。这些工具和技术有助于自动化评估流程,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一种系统性的安全检查方法,它在多个领域中都非常常见,主要包括:
企业信息化安全风险管理:企业需要评估网络安全威胁、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和实施风险控制,以保护关键的商业信息和运营安全。
政务信息化安全风险评估:政府机构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为了保护政务信息安全,确保公共服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保密性。
金融信息化安全风险评估:金融行业对网络安全的要求极高,需要评估网络安全威胁并制定应对措施,以保障交易安全和客户信任。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遵从:组织需要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以确保其网络安全措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法律风险。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通过识别安全风险、分析安全威胁、确定风险等级,为网络安全保障提供依据,帮助组织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减少潜在的安全事件对业务的影响。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网络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以确定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来防范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具体来说,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包括:
确定潜在威胁:评估可以识别和确定网络系统中的潜在威胁,如恶意软件、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评估安全措施的有效性: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其已有的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或改进现有的安全防护措施。
预防潜在损失:企业可以通过风险评估提前预知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可能的损失和影响。
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借助科学的评估体系和技术方法,可以弄清信息安全的基本态势和网络环境安全状况,及时采取或完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信息安全策略和方针在常态化中得到贯彻与执行。
销售
成为合作伙伴 联系销售: 13018982728入门
免费版 付费版 白皮书社区
小红书开发人员
技术资源 Goodwaf Workers支持
支持 Goodwaf 状态 合规性公司
关于Goodwaf 我们的团队 新闻